原來,硬柿子也有軟弱的時候,或者我根本也是個軟柿子,尤其是面對喜歡的事,我就顯得毫無招架能力。

星期二的下午,我在台北市某處社區的中庭哭了好久,哭到眼紅鼻塞頭痛欲裂。當時的我和前同事都以為,自己是為了人生的抉擇而傍偟憂傷。回到公司以後,因為太傷心以致於沒有心情和主編討論自己新的工作內容。

晚上和在某銷售量第一的財經媒體工作的學長吃飯,我和另一位前同事不約而同地追問他,如何在工作上有出色的表現,不到兩年後就從菜鳥記者變資深,在組織內部和業界頗受好評,「怎麼辦到的?」我和前同事都有同樣的疑問。

「做好自己的本分。」學長吐出了你問任何一個成功者或模範員工會說的7字箴言。

「我們也認真在做好自己的事啊,和你在一個蒸蒸日上的媒體也有關係吧?」前同事忍不住繼續追問,而他絕對有資格問這種話,因為他工作比我認真十百倍,在公司睡覺的時間抵過我兩年份在公司熬夜的總時數,甚至曾經在廁所克難地用冷水沖澡,而我在公司洗澡的紀錄是0。

最後,前同事搬出傳播理論的「真實建構說」,我們得到一個結論:自我價值的肯定,來自主觀真實和社會真實。也就是說,受訪者因為你所在的媒體認識了你,接下來才會從你的工作表現肯定你,有了這層關係,工作出色的人即使離開了暢銷媒體仍然會受到社會價值(或狹義地說是受訪者)的肯定。而身為媒體工作者的我們,除了自己做得爽,部份成就感來源是由所在媒體的社會地位和受訪者觀感組成。

更白話的說法是,當「做好自己的本分」遇上「知名媒體/賺錢的公司」,做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,熱情越多,成就感越大。後面引號裡的東西,當然能換成有成長潛力或其他,只要不是自我安慰,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信,而薪水是層層影響因素中,份量最少的。

經過了一晚的反覆辯證,還有過來人的現身說法,我應該要感到心安了才是啊,為什麼還是有種提不起勁的無力感?隔天的MSN,學長說:「要被肯定,有時候還需要一點時間和堅持。」我釋懷了,這番話點燃我心中的小小火花。

直到昨天夜裡(或說星期五凌晨),看著愛莉的異想世界,我才恍然大悟,我的不快樂不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事,而是我喜歡做的事被硬生生地割走一小塊,即使那在一本一百多頁的雜誌中,只占一頁。

雜誌改版的事,從夏天穿著短袖的時候喊到15度的冬天,總算要付諸實現。我負責的那小小一頁,儘管大部份時間,我對內容不是挺滿意,我也想了幾種可能的方案,好讓它變得更精彩。上星期三,社長跟我提起層峰的新想法,有部份和我的雷同,讓我覺得很開心,也想好一些執行的方法,也向受訪者提了合作的邀請。

現在的我,一直不斷回想星期一開部門會議,我聽到那一頁要外包的時候,我心裡有什麼感受。我想我的神經是遲頓了點,因為再怎麼回想,都沒有現在難過。雖然我能明白他們的用意,如果事前曾經來問過我,我也會贊成這樣的作法;雖然在製作過程中,經常面臨找不到令人驚豔題材的窘境,和來自公關公司推銷新品的壓力。雖然自己喜歡的事,不僅止於雜誌中的1/128頁。雖然我不是個細心的人,也經常在無意間忽略了別人的感受。我還是有種心灰意冷的感覺,一種不再抱有任何期待的了然於胸,到頭來,我還是只能做好自己。

我想我會好起來,只是需要一點時間去傷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